二十年奋进不忘初心 学术交融继续前行——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盛大召开
2017-10-25 14:23:00
本次会议学术日程的组织紧紧围绕“廿届奋进不忘初心 学术交融继续前进”这一主题,开展了大会报告、专题讨论、疑难病例讨论、情景模拟等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学术交流,汇集了神经病学的众多名家,讲演精彩,盛况空前,使会议更加贴近临床,技术更为实用。
开幕式现场
不忘“精品”初心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饶克勤在讲话中指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在各届主任委员的带领下,积极推进防治结合及学科发展,探索多学科协作的合作模式。为促进我国神经疾病诊断治疗规范化、
提高预防诊断救治和康复技术水平,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生命,改善生命质量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充分证明了分会这些年来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分会坚持致力于健康扶贫,支持和帮助基层偏远地区的学科发展,开展巡讲、义诊、帮扶和培训等活动,服务于基层、服务于百姓,彰显了中华医学会的公益形象,传承了百年中华医学会爱国为民、崇尚学术、弘扬医德、竭诚服务的核心价值理念。
饶克勤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崔丽英教授在开幕式讲话中首先回顾了神经病学年会的历程,提到今年是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20年,第一次全国神经精神病学学术年会于1963年在广州举行。自2004年,在第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吕传真教授的倡导下,提出“打造品牌年会,塑造精品会议”,才开始每年召开一次全国神经病学年会。崔丽英教授认为,每年的学术盛宴不仅是展现新观点、新技术、分享科研成果和经验的交流平台,也是新老朋友们相聚的机会。
崔丽英
全方位的主题呈现
本次大会共设有主会场及14个分会场进行学术交流,近400位国内外专家进行了213 个专题演讲和11场大会报告。会议围绕神经病学在脑血管病、癫痫、认知障碍、神经变性疾病、神经感染性疾病、神经免疫性疾病、神经疾病头痛、神经护理、神经介入、睡眠障碍、神经影像、转化医学、精准医学及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的临床与基础医学的最新进展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同时除神经科之外的风湿免疫、人工智能等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也与神经科医师共同探讨、共同交流。
大会论文 大会现场热烈而不失庄严。会议取得了丰硕成
果,基层医学工作者也积极响应,参与大会。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4312篇。其中1045篇论文在与会期间以壁报形式展出。经过大会组委会和专家评审团评选,最终评选出优秀论文50篇,优秀壁报50篇,优秀摄影奖10名。会议从规模到内容都充分反映了中国神经病学领域的发展现状,也体现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廿届奋进不忘初心 学术交融继续前进”的精神。
专家面对面 大会设立专家面对面环节,这是一个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交流的机会,通过各医院提供的典型或疑难病例与大家进行现场讨论,展开别开生面的疑难病例讨论。此环节旨在希望年轻医师通过大会专家给予的分析思路及诊断过程,总结自己在临床中的经验和教训,解决临床中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专家面对面不仅展示临
床医师观察分析病情的能力,而且调动了所有参与者的临床诊断的积极性。大家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参会代表纷纷表示希望会议把专家面对面这样的疑难病例讨论长期坚持下去,也希望能让更多的医师参与进来,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逐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专家面对面合影
护理专场 近年来,神经病学一直在突飞猛进地发展,护理学科亦紧跟医疗快速发展的步伐,本次护理专场以“传承、创新”为目标,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充分展示神经科护理领域的最新技术、最基础的护理及前沿问题。旨在与护理同仁分享科研的成果和经验,加强医院间的交流合作,增进友谊,推进神经科护理的全面发展。
关注基层 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基层是重中之重。因此本次大会专门设置了针对基层医师的资助项目,使更多优秀的基层医师了解更前沿的学术知识,使他们拥有更多的机会充实提高自己,更大限度地体现“面向基层、服务人民”的宗旨,使基层医师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关注基层就是关注现在的中国。
言传身教 会议期间恰逢第33个教师节,在会场不难看到老专家们全神贯注学习的景象,老一辈专家不仅为我们指引方向、开辟道路,更是知识的传播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的塑造者。他们言传身教,教会我们如何行医,让我们知道医学人文是做合格的医者必备的素养,我们不仅要医病,还要学会医心,让我们认识到了作为一名医师所需要承担的责任;教会我们“生命所系,性命相托”的沉重;教会我们什么是医者仁心。
老专家合影
本届大会圆满落幕,会议期间各位教授充分的准备、务实的内容、精彩的演讲和广大参会代表认真学习、积极互动、热烈讨论的气氛,让参会的神经科同道收获满满。二十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期待在明年的神经盛会上,大家共话前沿热点,共探发展趋势,共筑学术盛事。
(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7年第32卷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