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分会:勇担责任,冲锋在前,发挥重症救治力量
2020-05-18 11:57:00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并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截至4月3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2874例。疫情高峰期时,不断上升的患病人数和严峻的防控形势牵动着每个医护人员的心。面对此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医学分会)的专家们勇担责任,冲锋在前。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说:“有重症医学专家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更好地抢救病人。”
冲锋在前 坚守到最后
1月29日,面对汹涌的疫情,重症医学分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向全国重症医学专业同道们发出倡议书——《齐心协力,拯救生命,打赢新冠肺炎阻击战》。重症医学专业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了与现代医学面对的灾难、瘟疫、战争和临床医疗的生命支持、救治密不可分,就注定了从事这个专业的医护工作者们责无旁贷。据统计,从疫情暴发开始,全国各地及人民军队累计向湖北派出4万余名医护人员,其中重症专业的医护人员达到1.9万名。重症医学专业的医护人员用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在疫情一线救治患者。他们是最早出现在疫区、出现在污染区病房的冲锋者,也是最晚一批从疫区撤回的坚守者。最早一批的杜斌、邱海波、姜利、管向东、陈德昌、康焰等教授以及国家重症专家组从1月18日开始,先后到达疫区,最迟撤离的重症专家于4月25日离开疫区,历时100多天,一直坚守到将最后一位重症患者平稳转出。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战“疫”,新冠肺炎患者的新增病例数、在院病例数、病死率逐步下降,那一条条曾经不断上扬的曲线,被坚强的中国力量、重症力量“摁”了下来。
在度过了最艰难的疫情暴发期后,从3月20日开始,武汉市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被逐步集中收治在几家定点医院,管向东、邱海波、康焰、杜斌、姜利等8位专家组成员进驻7家重症定点医院,与各医疗队一起攻坚最后的“重症堡垒”。他们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重症八仙”,被各大媒体广为传颂。许多重症专家在完成使命撤离武汉之后,又奔赴黑龙江省的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等疫情较重地区,在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重症专家组继续他们的重症救治工作,均取得了优异的救治成果。
逆行者的背影让人钦佩,而那些坚守在各省市战“疫”一线、让重症患者“清零”的重症医护战队同样令人肃然起敬。各省市重症专家团队与医护人员响应国家号召,打响了抗击疫情保卫战,也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战果。
总结成果和经验 指导救治工作
在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重症医学分会的专家们不仅冲在最前线救治患者,而且在第一时间总结、发表有价值的临床经验与研究成果,为加深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和优化诊疗方案提供一手临床资料。在完成繁重救治任务的同时,重症专家们积极探索、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参与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一版至第七版的讨论与制定;主持撰写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第一版至第三版;总结并推出了重症新冠肺炎的专家推荐共识……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放到全国,进一步指导了中国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针对武汉等疫情集中区域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相关检查、治疗与预后等方面,重症专家们进行了观察性研究与回顾性分析,立足于丰富的重症临床救治经验,探讨了针对重症新冠肺炎治疗、器官功能监测、营养、呼吸支持以及循环管理等系列内容,在国际重症领域的权威期刊发表了近20篇具有影响力的研究与报道。其中最大规模的是基于344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研究,总结分析了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大量的实验室数据、详细的临床治疗过程和预后情况,发表于Am J Respir Crit CareMed ,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来自中国重症的丰富经验与数据。
3月初,管向东教授、邱海波教授和杜斌教授于Intensive Care Med 发表《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重症危机及相关建议》,就疫情期间医疗防护物资缺乏、重症救治和预后预测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并提出了针对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以重症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平台的理念。杜斌教授参与制定了《拯救脓毒症运动:成人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管理指南》,该指南围绕感染控制、实验室诊断与标准、支持治疗(血流动力学支持、呼吸支持)、新冠肺炎的治疗四大方面,立足于循证医学证据阐述了54条推荐意见,为全球范围的临床医生提供了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指导与参照。
加强国际交流 关注重症发展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波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意大利、伊朗等疫情严峻的国家纷纷向国际社会发出求助。面对这些国家的求助,我国派出专家团队火线支援,用“中国智慧”“中国经验”支持全球抗疫,用“中国温度”温暖世界人民。在一批批支援国际的医疗队中,处处可见重症医学分会专家们的身影。他们之中,有的是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的重症医疗专家,有的是来自省级三甲医院重症中心的重症护理专家,还有的是刚刚完成国内抗疫尚未休整完毕就转战“国际战场”的重症勇士。
在如此严峻的国际疫情形势下,只要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疫情没有得到控制,全球的战役就不会结束。在挑战前面,没有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只有世界各国团结协作、共同抗疫才是最好的选择。为了进一步向意大利、以色列、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的多家医院分享新冠肺炎的救治经验,以“跨国视频”为媒介的国际新冠肺炎线上学术交流应运而生。从3月起,重症医学分会的权威专家、各地重症骨干团队应邀,先后同国际多家医院的医生进行视频连线,针对有关新冠肺炎病理生理和重症诊疗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及学术探讨,对全世界重症同道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细致地解答,中国重症医护团队将临床一线救治过程中总结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面对共同的敌人——2019新型冠状病毒,中国重症人输出的经验与智慧显示了真正的国际人道主义,搭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交流桥梁。
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并前往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火神山医院。在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广大医务工作者为武汉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习总书记强调,要发挥好重症专业救治力量,集中优势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救治患者,及时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案。上述要求向重症专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重症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在此次抗疫行动中,短时间内集结了上万余名重症医学医护人员,这不仅是对专业素养、医德、作风和能力的一次检验,更是对重症专业梯队建设及整体救治能力的集中检阅。重症医学的发展在近几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希望重症医学的医护人员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下,中国的重症医学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力军作用,保障患者安全,助力健康中国。
上一篇:感染病学分会:全程、全方位参战,默默奉献的坚守者
下一篇:最后一页